<
m1n4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 > 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 第94节
    曹母觉得价格太高了,主要是翻修费钱,但也没办法,路边的房子不是有人住就是产权不清晰,就这套最合适。

    曹母就帮着传了话。

    才三百块也是甄臻没想到的,不过这种破房子除了她也没人会买,她故意为难了一下,说要回去跟儿子商量,看能凑出多少钱来。

    徐家那边听了这话也是很忐忑的,生怕她不买,特地叫曹母回话,说可以少十块钱。

    甄臻听到消息后就没再犹豫,这么好的地方,光是宅基地就不止这点钱了。

    她写好了合同,叫孟大国去把房子给买了。

    孟大国去看了房子,就觉得他娘真是太猛了!

    这么大的房子说买就买了?

    价格是不便宜,可这房子面积大,前头是门脸房,很宽阔,有五六间房子那么大,后头还有两间仓库,一个带三间住宅的小院子。

    虽说现在是有点破,可敲敲打打,修好后还是很不错的。

    又能做买卖,又能住人,房前屋后的,别提多方便了!

    孟大国也是很满意他娘选的房子,觉得他娘眼光真好,回头就把大川和孟大柱兄弟俩带来城里了。

    孟大柱继承了他爹的好手艺,盖房子修房子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他糊里糊涂来了城里,以为孟大国朋友家盖房子要找他,谁知是他婶子在县城租了门脸准备开铺子。

    这可把孟大柱给惊到了,心说他婶子怎么这么大胆,什么都敢做!

    不过孟招弟能考上大专,就多亏了她婶子,这会子婶子需要帮忙,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他也得帮啊。

    “屋顶修一下就行,其他地方看着破,其实结实着呢,我估摸着用几十年问题不大。”孟大柱评估道。

    孟大建也摸着墙体说,“看着破破烂烂的,其实没大问题,就是这以前的老房子屋顶高,修起来比较麻烦,不过难不倒我跟我哥!”

    孟大建还自夸了两句,也是叫甄臻觉得好笑。

    这俩人虽然不是她亲儿子,但天天看着,有事一叫就到,那也是比寻常亲戚要走得近的。

    甄臻就夸道:“你跟你哥做事都稳当,事情交给你们做,我也放心。”

    孟大建就乐呵呵地笑了,难怪孟大国就喜欢往婶子面前凑,被人夸奖的感觉真是不错,夸一次就管好几天,下次要是没动力再来找他婶子夸一句,又能乐呵好一阵子。

    孟大柱和孟大建就回家找孟老太爹解决材料的事了。

    他婶子已经把装修图纸画给他们了,哪里用作仓库,哪里用作住房,哪里是门面,哪里是楼梯,门口怎么设计都写得一清二楚。

    孟大柱和孟大建第一次接这样的活,也跃跃欲试,俩人回家商量了半天。

    孟老太爹一听这事,烟袋都顾不上抽了,“什么,老二媳妇要去县城开铺子?怎么没听她说?”

    孟老太也惊道:

    “你婶子回来没?我去问问她怎么想的。”

    “没呢,婶子说去办什么营业执照了。”孟大柱就说。

    甄臻真是来办营业执照的,这年头办事不方便,她跑了好几个部门才找到办事处,这办事处也是新设立的,就一个女职员。

    甄臻敲门道:“同志,您好,请问王主任在吗?”

    王主任摘下眼镜,瞥了眼甄臻的穿着,见她气质不凡,也没有乡下口音,也就没敢怠慢。

    王主任站起来问:“您好,同志,您找我有什么事?”

    甄臻笑了笑,“王主任您好,我想办营业执照。”

    王主任一听这话,眼都瞪大了。

    办事处开办三个多月了,她每天上班就是看看报纸喝喝茶,倒也不是她偷懒,实在是没人上门啊!

    没人找她叫她怎么为人民服务?

    这位大姐是第一个上门的。

    王主任连忙给她倒了杯茶,“同志,你要办哪方面的营业执照?”

    “食品类的。”

    “食品?具体是做什么类型的买卖?你也别嫌我多嘴,这不刚改革开放嘛,咱们县里还不知道这条路怎么走,只能审核严格点了。”

    甄臻也理解的,很多领导接到通知也很迷茫,都处于观望状态。

    她实打实说:“我想做个食品店,经验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干果、熟食、零食、速食品。”

    王主任叫她说的一懵,“这么多东西呢?你卖的完吗?”

    甄臻就笑了笑,“我原先会在家里炒点瓜子、板栗、花生米给孩子们吃,我家孩子都爱吃,我寻思着不如开家干果店。其他的都只是这么一说,具体卖什么得开起来才知道,要根据经营情况来调整。咱也没大指望,只求能赚点小钱,养养孩子。”

    王主任直点头,谁不想赚点小钱,养养孩子?

    大家都是这么想的。

    王主任很有感触,也没刁难她,很快就给办好了营业执照,还目送着她出门。

    拿到营业执照甄臻也就放心了,她从赵美兰那买了一网兜苹果,又带了两包奶粉背上。

    孟老太正在家里等着她,“老二媳妇,听说你要在县城开铺子,你胆子也太大了点!”

    甄臻知道她担心,只能把孟华给搬出来了。

    “娘,这事可不是我决定的,是你小孙子发电报来,千叮咛万嘱咐叫我去租个铺子做点小买卖的。”

    一提到小孙子,老太太心里就跟抹了蜜一样甜。

    “这事怎么还有华华的份?”

    “要不是他,我一个农村妇女哪知道开铺子啊?是他说京城那边都放开了,叫我不要害怕,去租个铺子做点小买卖,一准会赚钱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不能迟点?”

    孟老太就觉得枪打出头鸟,儿媳这么做不保险。

    农村人还是要守着家业,把这点宅基地给看好了。

    甄臻知道她是老思想,一时半会是掰不过来的。

    “娘,咱家这么多口人,靠下地赚工分,什么时候才能赚到钱?大国他爹死后,我一个人拉扯一大家子,不出去做点买卖怎么行?”

    孟老太就觉得是他儿子拖累了儿媳,“我也知道你不容易,可这么一大家子都在农村,你一个人去城里开铺子,家里谁照顾?这家没了你,迟早要散的。”

    孟老太是担心这一点。

    她就觉得这家没儿媳妇不行。

    甄臻叫她说笑了,“他们自然要跟我去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去城里干什么呀?大国蕙兰他们除了种地还会干什么?再说大丫他们也要上学的,没有城里户口就没法读书,这都是问题啊。”

    甄臻还是挺护着自家孩子的,“娘,他们天天下地干活,不代表他们只会干这个,而是因为他们从出生就干这个,没人给他们别的选择!要说他们能干什么,那可多着了,大国养猪养得好,蕙兰会做衣服,二勇脸皮厚,爱红会吃,这都是优点!”

    孟大国和焦蕙兰在屋里听到这话,也是美滋滋的。

    孟二勇和陶爱红对视一眼,一时也不知道他娘是夸他们还是骂他们。

    “至于孩子读书的事,我已经跟我二哥说好了,他会给解决,可以先办借读,户口的事慢慢再说。”

    原先甄臻是打算分家的,可这几人不知道中了什么邪,全部不同意分家。

    孟大国焦蕙兰就别说了,孟二勇和陶爱红竟然也跳出来反对。

    尤其是陶爱红,坚决反对,说老大可以分家,她反正要跟婆婆一起过。

    甄臻差点把白眼都翻出来了,不知道他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。

    不过几人都不同意分家,甄臻也没别的法子,只能带这一家子拖油瓶一起去县城了。

    “婶子,这放开后真能做买卖呢?不会被抓吧?”周淑芬担心地问。

    大房没分家,孩子又多,周淑芬一直在家里种地带孩子放不开手脚。

    年初,孟大嫂就说要分家,把房子从中间一分为二,砌了一道墙,以后两家就分开过了。

    周淑芬觉得分家挺好的,赚多少钱都是为自己的小家,看甄臻养了不少鸡,大鹅和鸭子也养了。

    她就偷偷跟着买了十只小鸡,一直关在院子里没放出来。

    但她也就敢养几只鸡,做买卖是万万不敢的,别说做买卖,叫她去县城她都放不开手脚。

    甄臻就说:“我记得淑芬的卤味做的不错?”

    周淑芬连连点头,“是会做点猪头肉,都是我爹传给我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不就得了,咱们农村人大买卖做不了,小生意肯定是没问题的!卤味要是做好了,肯定能卖不少钱。”

    张巧红就问:“婶子,我们家能做点什么?”

    “咱们乡下地方什么不是宝?多养点鸡鸭鹅,又不要你拿钱去喂食,吃点草种充值就能长大。夏天河里的鱼虾螃蟹都能捉去卖,家里杀猪了,吃不完也能卖给别人。自留地种的蔬菜瓜果,只要你肯动动腿,就能换钱回来。多了赚不到,补贴家用肯定是可以的。”

    这些门道他们就算想得到,也不敢去做。

    都是乡下人,去城里觉得拘束,见了生人连话都不敢说,更别提做买卖了。

    张巧红是有心没胆。

    这种事甄臻点到即止,也不好劝的,但她还是说了一句:

    “大柱和大建会盖房子,手艺也好,以后有机会可以搞个正规团队,去帮人家盖盖房子。”

    以孟大柱兄弟俩的能耐和手艺,当个包工头是绰绰有余的。

    等以后时代好了,商品房多了,这俩人未必不能出头。

    不过眼下还没到时候,只能慢慢来了。

    周淑芬家的三个闺女盼弟、想弟和迎弟都已经不小了,尤其是盼弟今年已经十五周岁了,虚岁十七,在农村可以找婆家了。

    盼弟长得不错,人也老实,隔壁村就有人盯上她,想娶她过去做儿媳。

    对方家成分不错,祖祖辈辈都穷,是个朴实的庄稼户。

    周淑芬觉得这家太穷了,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本分了,要是从前她说不定也能答应,可是看到招弟上大学了,她的心境不知不觉就发生了变化。

    ——女孩是可以上大学的。

    意识到这一点后,周淑芬对女儿的期待也多了,左右孩子年纪还小,不急着嫁人,考不上大学总能学门手艺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