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    而两边的苗沛霖、马融和部,依旧没有动手。

    这完全是一个丑陋的局面。

    僧格林沁是勇敢的,就算担心这边是陷阱,他依旧勇敢地率军前来。

    反而马融和和苗沛霖部,一而再,再而三地首鼠两端。

    如今,南边的消息传来。

    苏曳已经注定获胜了,马融和和苗沛霖,依旧没有动手,都等着对方先动手。

    完成集结后,僧格林沁直接下令:“全军撤退!”

    然后,他麾下的两万精锐用最快速度南撤。

    不好,僧格林沁要跑。

    苗沛霖依旧没有动。

    但是,马融和动了,他是铁了心要投降苏曳的。

    紧接着,张宗禹动了。

    他纯粹就是和僧格林沁仇恨如海,不能让对方逃跑。

    然后,乱战爆发!

    一直按兵不动的马融和部,率先开战,攻打僧格林沁的军队。

    紧接着,张宗禹率领三万多大军疯狂杀了出来。

    最后,苗沛霖犹豫咬牙再三,直接下令,全军出击。

    尽管经过了一系列的犹豫,挣扎,反复。

    但随着南方战场的结局出现,北方战场终究还是出现了期待中的场面。

    三股叛军,总共十几万人,开始围攻僧格林沁的两万人。

    僧格林沁亲率精锐断后,命令都兴阿和傅奇率领主力撤退到陈留县。

    就这样,一路激战,一路断后。

    傅奇和都兴阿率领一万多主力,进入了陈留县城。

    半日之后,僧格林沁带着断后精锐,杀得浑身鲜血,伤痕累累,也进入陈留县。

    紧接着,苗沛霖、马融和、张宗禹三人的十几万大军,将小小的陈留县包围得水泄不通。

    而此时,胜保率领三万多人,距离战场还有上百里。

    见到这个局面,他整个人直接崩裂了。

    最恐怖的局面,终于出现了。

    而后,他赶紧据城而守,不敢再往前了。

    派人,向朝廷报信:“苗沛霖诈降,马融和诈降,僧王军队被十几万大军包围,岌岌可危!”

    天杀的苗沛霖,定要将他千刀万剐,千刀万剐!

    历史上,苗沛霖向胜保投降,交出了陈玉成。

    仅仅不到一年,捻军大首领张乐行被杀之后,苗沛霖担心自己被清算,当机立断又再一次叛清,结果被僧格林沁击败斩杀。

    这个世界,虽然表现的方式不一样。

    但性质却是一样的,叛了又降,降了又叛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京城皇宫!

    这段时间内,整个朝廷如同过山车一般起伏。

    对于肃顺、端华等人来说,先是弹冠相庆,因为局面一片大好。

    曾国藩那边攻打伪天京顺利。

    北边战场,劝降苗沛霖马融和顺利。

    眼看南北两个战场都要大获全胜,眼看苏曳就要下野,他们甚至都开始谋划赶西太后下台,让她去潭拓寺出家了。

    但是很快,第一份噩耗传来。

    曾国藩的奏折,陈玉成诈降,发逆赖文光和陈得才部进入战场。湘军损失惨重,可能不得不撤退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朝廷中枢就陷入了挣扎,陈玉成诈降,那苗沛霖和马融和有没有可能诈降,僧格林沁会不会有危险?

    要不要派人去阻止僧格林沁收复开封。

    而后,朝廷派遣信使前往僧格林沁和胜保军中。

    一边让他小心苗沛霖马融和诈降,一边又更加催促他立刻拿下开封城。

    一定要趁着苏曳拿下伪天京之前,彻底拿下开封。

    苏曳只有六七万人,发逆有十几万大军,应该没有那么快拿下吧。

    但没有过多久。

    一个最大最大的捷报。

    但对于很多人来说,也是最大的噩耗,终于来了。

    苏曳的六百里加急。

    当时,两宫太后正在垂帘听政,讨论一揽子政事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的叶赫那拉氏行动举止,已经非常小心了,因为她孕期已经五个多月,已经显怀了。

    幸好衣衫非常宽松。

    但是,真的撑不了多久了。

    接下来肚子会大得很快,天杀的苏曳,你还不赢?

    再不赢的话,就来不及了。

    “六百里加急,六百里加急!”

    “苏曳大帅捷报。”

    “伪天王正式投降,苏曳大帅收复江宁。”

    “伪太平天国,正式灭亡!”

    顿时间,整个朝堂无数人,如同被雷击一般。

    这……这也太快了啊。

    曾国藩那边撤军才过去多少天啊?就收复伪天京了?

    十几万发逆军队,就这么投降了?

    这,这是不世之功啊!

    第253章:王气已成!苏曳大救星!

    而且这个不世之功是让人有些惶恐的。

    苏曳不是彻底歼灭发逆,而是投降,完全成建制地投降。

    这对于清廷来说,几乎是不可接受的。

    换成其他任何一个大臣,哪怕是到了僧格林沁这个级别,你有什么资格接受发逆的投降?

    尤其是那个洪天贵福,那可是称了天王的。

    虽然清廷不承认,但那也是自称天子的。

    而且发逆为祸十几年,给整个大清带来何等巨大的伤害,就应该彻底歼灭。

    但是现在,无人敢出声。

    全场陷入了静寂。

    因为苏曳从几年前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对抗性,先帝在位的时候,他就开始拉拢发逆高层了。

    他从来就不是服从性高的臣子。

    换成其他任何一个大臣,这个时候早就被疯狂攻讦乱臣贼子。

    而且苏曳的奏章上,有一个细节,也让人心惊肉跳。

    改江宁府为南京。

    哪怕慈禧太后看了,都觉得发怵。

    甚至很多人看到这个奏章,竟然有一种感觉,王气已成。

    没错,就是这个荒谬的感觉。

    苏曳之前哪怕表现得再强势,甚至一而再地对抗先帝,甚至强势进入中枢,都没有王气。

    之前虽然口口声声最坏的打算,就是他回到九江,正式开始南北对立。

    但归根结底,苏曳也就只掌握了一个九江而已。

    剩下浙江、福建虽然算是他的地盘,但归根结底是朝廷的地盘。

    真的彻底撕破脸,王有龄和徐有壬这两省的封疆大吏也就直接撤换了。更别说湘军掌握几省地盘,所以苏曳的九江完全是在夹缝之中生存。

    况且,苏曳手中无人。

    而现在,整个发逆成建制地投降,大量的高层精锐,十几二十万发逆大军。

    如果,真的走到南北对立的局面。

    这群发逆完全是铁了心跟随苏曳到底。

    最坏最坏的打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