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    接着,林启荣冷笑道:“偏偏洋人过来和你一谈,说他们会在舟山和苏曳大打,你就相信了。为何洋人一说你就信?洋人的话对你而言,是圣旨吗?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洪仁玕微微脸色一变。

    因为林启荣这句话,确实很诛心,直接命中他内心深处。

    但不管如何,局面发展到这个地步,也有进无退了。

    天京这边,随着洪秀全一声令下,七千援军用最快速度,赶赴丹阳战场支持石达开。

    但是,浙江巡抚王有龄,在确定洋人和朝廷打得不可开交之后,甚至还没有等到大沽口之战结束,他立刻就率领一万多人,离开舟山,沿着钱塘江,北进江南运河,杀向常州战场了。

    拥有强大的盟友,就是这般爽快。

    他们根本不需要你的命令,寻找战机,主动出击。

    只要构建一个框架,他们就能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京城!

    这段时间,不仅仅是皇帝,还有整个朝堂,都完全寝食难安。

    做出了开战的决定之后,果然朝野振奋,收获了大义。

    但是在那之后,就是彻底的不安了。

    怕输啊!

    去年的大沽口之战,一开始也打得很好,后来忽然之间就崩了。

    万一这次,重蹈覆辙,该如何是好啊。

    紧接着,大沽口那边没有传来大捷,反而是苏曳传来大捷。

    苏曳收复烟台,收复大连。

    在朝堂上,皇帝公开当然要说好,再怎么也是战功。

    但是私底下,皇帝却讥讽说苏曳就只会投机取巧,趁着烟台和大连空虚,偷取了二城。

    有胆子,你率军来大沽口和洋人主力作战啊?

    朝廷这边也对民间放风,说苏曳收复烟台和大连就是投机,是表演给天下人看的。

    结果,当僧格林沁又传来了消息,说苏曳真的率军来大沽口了。

    而且跟随着僧格林沁信使一起进京的,还有民间的消息。

    民间几乎和朝廷,同一时间知道这个消息的,要知道僧格林沁那边可是六百里加急。

    在那一瞬间,皇帝和杜翰等人,都有些发蒙。

    苏曳,你,你还真敢来啊?

    内心佩服的同时,皇帝狂喜。

    苏曳,你这次来了,那就不要想走了。

    朕去给你下旨,本来也就是一种政治攻击而已,没有想到你还真来了。

    那就休要怪朕了。

    于是,皇帝立刻派出钦使给僧格林沁,不计一切代价,也要留下苏曳。

    绝对不能让他离开。

    所以这一整天时间,皇帝都魂不守舍,等待着大沽口那边的消息。

    如果上天眷顾的话,他可是要双喜临门了。

    果然,没过多久。

    “八百里加急,八百里加急!”

    “皇上大喜,大沽口大捷!”

    一队信使,一路狂奔,一路高呼。

    顿时,整个京城沸腾。

    真打赢了?!

    还真亏苏曳和朝廷进行了争大义之战,所以朝廷才在开战之前进行了舆论铺垫。

    反复向京城民众阐述这一战的意义所在,这才有舆论基础。

    捷报刚刚进京,便有不少精英家庭自发放起了鞭炮。

    “真是太不容易了啊,我大清几十年来,终于打赢了这一战啊!”

    “我就说吧,关键时刻,还是得我们八旗出马啊。”

    “僧王威武,荣大帅威武!”

    “我八旗为大清争光了,为祖宗争光了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朝堂上。

    皇帝隔着很远,就听到了信使的高呼声。

    大沽口大捷!

    顿时,他整个人都振奋起来,甚至脸上出现了一种病态的红。

    整个人猛地站起来。

    信使飞奔进来,隔着很远就滑跪过来,大声高呼道:“皇上大喜,大沽口大捷!”

    接着,将奏报递上来。

    太监王承贵接过奏报,检查之后,再递给皇帝。

    皇帝打开一看,浑身都在颤抖,就仿佛喝醉酒了一般。

    上天保佑,列祖列宗保佑。

    真的打赢了,而且是实打实的大胜。

    真的打沉了洋人的好几艘战舰,重伤了十几艘,打死打伤了洋人一千六七百人。

    几十年来,前所未有的之大胜。如此辉煌大胜,皇帝事先都不敢想象。

    他整个人,都仿佛要飘在云端一般。

    大胜之后,他脑子里面另外一个声音响起。

    苏曳,你天天高呼天下大义,天天高呼要抵抗洋人,反对天津条约,口口声声说朝廷丧权辱国。

    结果现在呢?

    朕打赢了这一战。

    你们就只会空口白牙,朕是真正打赢了。

    你们之前南方七省对朝廷的政治攻讦,全部灰飞烟灭。

    朕这个耳光,打回去了。

    你们南方七省的大义,不就是反对天津条约,反对瑷珲条约,保护长江航道?保护南方子民不被洋人传教士祸害吗?

    不就是嫌弃朝廷无力保护你们,所以才要另立七省联盟自保吗?

    现在,朝廷打赢了。

    你这个什么南方七省盟约,给朕拆了。

    无比振奋的皇帝,恨不得立刻下旨,解散南方七省联盟。

    但是,很快他发现还有一份密折。

    荣禄,直隶总督恒福,僧格林沁三人的密折。

    苏曳在大沽口战场,表现神勇,顶在最关键的位置。

    尤其苏曳,顶着洋人的无数炮火,命中了洋人的旗舰,击伤了洋人联军的最高指挥官,使得洋人退兵。

    三份密旨都是一样的内容。

    当然不是三人高风亮节,要为苏曳请功。

    真正的请功折子上,这些事情他们一个字都不会写。但是要把实情密奏给皇帝,免得朝廷被动。

    关键是,苏曳也有自己的舆论喉舌的。

    京城有十几万人和苏曳利益捆绑,关键时刻,都会为苏曳说话。

    看到这三份密奏后,皇帝脸色顿时变了。

    怎么回事?怎么会这样?

    这一场大捷,苏曳竟然是头功?

    原本苏曳上报收复烟台和大连,朝廷还可以指责他投机取巧。但是现在炮轰洋人旗舰,击倒洋人统帅,这对于清廷来说,就是头功。

    按照本能的思维,主帅倒了,所以退兵了啊。

    当然,其实这一战苏曳不是头功。但在他的表演下,在天下万民眼中,那就是头功。

    现在天下万民根本不了解新式战争,脑子里面还是百万军中取敌人上将首级。

    擒贼先勤王,灭了敌人主帅,这还不是头功?

    接下来,皇帝强颜欢笑,接受了文武百官的恭贺。

    朝廷所有官员,纷纷出列。

    “恭喜皇上,贺喜皇上!”

    “如此大捷,当与天同庆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大捷,皇上当祭天!”

    “皇上啊,我大清中兴,就在眼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