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m1n4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重生过去震八方 > 重生过去震八方 第323节
    方圆当然不是知青,但是听老人这话,他好像知道点什么,所以就把话给接上了。

    “因为赵家裕是我们这附近最穷的几个村子之一,去赵家裕的,基本上都是知青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是这样啊!不过没关系,我来这里不是来享福的。”

    听到方圆这话,老人愣了一下,点了点头说道:“也对。”

    其实在老人说赵家裕是附近最穷的几个村子之一的时候,方圆就一脑门黑线。

    好像这里也不富裕吧!名义上这里是公社,可是在方圆看来,比帝都周边的农村还差。

    可就是的这样,听老人的意思,好像这还是在附近比较富裕的地方,方圆就有点无语了。

    富裕的地方就这个样子,那么穷的地方会是什么样。

    简直是不敢想象。

    告别了老人,方圆就按老人指的路走了过去,他现在是空着手,比较带那么多东西不安全。

    走了差不多有六百多米,果然看到有一条往北的路,方圆就下路了。

    然后顺着路一直走,怪不得老人没有让他一直往北走,而是让他顺着路走,因为这条路真的可以称之为九弯十八转。

    “咦!村子在什么地方啊?”方圆都走累了,可是一直没有看到有村子。

    当然,这个时候方圆已经把背包取了出来,背在身上,当然,还有他的大保温杯。

    就在这个时候,一辆牛车迎面过来,赶车的是一名中年人。

    方圆连忙拦着问道:“大叔您好!请问赵家裕怎么走?”

    “赵家裕?你要去赵家裕?”中年人看着方圆问,一边问还一把打量着方圆。

    “对,您知道怎么走吗?”

    “上车吧!我带你去。”

    “呃!”方圆愣了一下,中年人好像是往他后面去吧!刚才他就是从那个方向过来。

    难道中年人是想把他送过去,然后再干自己的事情。

    中年人可能看出方圆的疑惑了,说道:“你走过了,我就是赵家裕人。”

    “啊!走过了,可是我并没有看到村子啊?”

    “走吧,到了你就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吧!谢谢!”

    “不客气。”

    方圆把包扔到牛车上,然后坐了上去,牛车走了差不多有五六里路,中年人把牛车停下来,从牛车上下来说道:“小同志,咱们要下车走路了。”

    “噢!好。”

    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要下车走,方圆还是从牛车上跳下来,然后把背包背上,跟着牛车往前走。

    不光是他,中年人也是一样,也从牛车上下来了,在前面牵着牛。

    又走了差不多有一里地左右,中年人回头看了方圆一眼说道:“到了。”

    “到了!”

    方圆往前面看了一眼,不要说村子,什么都没有,只有一些黄土坡。

    “你是不是以为我们这里和别处一样,住的都是房子?”

    “呃!”方圆愣了一下问道:“不是吗?”

    “当然不是,我们村住的是窑洞,就在那些黄土坡下面,走吧,一会你就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方圆拍了拍脑袋,其实在中年人说住窑洞的时候,方圆就明白怎么回事了。

    他这才想起来,这里的人大部分都住窑洞,只有很少一部分不是住窑洞,比如公社所在地。

    第317章 态度变化、见到二姐

    往前又走了一百多米,牛车来到一处黄土坡下,牛车刚停下,就有几个人从土坡下面的窑洞里出来。

    这几个人当然不是来迎接他的,也不是迎接中年人,而是过来迎接拉车的牛。

    几个人七手八脚把牛从牛车上解下来,然后牵到其中一个窑洞。

    看到这,方圆是一脑门黑线啊!不过他也明白为什么离村子还有一里多地的时候,中年人就让他下来了。

    说句不好听的,在这个年代,牛比人重要,有时候,一个生产队,或者说一个村子可能就一头牛。

    这么说吧!有时候人吃不上,也要给牛吃,而且比人吃的更好。

    “小同志,这里就是赵家裕。”赶牛车的大叔过来对方圆说。

    “嗯!”方圆点了点头,因为他已经看到了。

    在一处黄土坡的墙壁上,轻轻松松写着赵家裕三个字。

    “对了小同志,你还没有说你来赵家裕做什么呢!”中年人说。

    “我来找人。”

    “找人?”中年人看了方圆一眼说道:“告诉我你找谁,这赵家裕的人我都认识。”

    “大叔,我来找我姐,一名在这里下乡的知青。”

    “呃!”中年人愣了一下,上下把方圆打量了一遍说道:“你是说你来找知青?”

    “嗯!”方圆再次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中年人眉头皱了起来,指着一个方向说道:“看着前面那几个窑洞没有,她们就住在那边。”

    刚才大叔还挺热情的,不明白为什么听到自己是来找下乡到这里的知青,立马就变了一个态度。

    “大叔,您能帮我叫一下吗?”

    “你自己去找吧!我该去喂牛了。”中年人说完就直接离开了。

    这让方圆一头雾水,不明白中年人这是什么情况。

    “小同志,你别生气,他就这个脾气。”一名老人过来说。

    “老人家您好!”方圆连忙跟老人打了一个招呼。

    “我是赵家裕的支书,小同志你要找谁可以跟我说。”

    “啊!您好老支书。”方圆连忙把手伸出去。

    “你好小同志。”

    “老支书,我能问一下,那位大叔……”

    听到方圆这么说,老支书苦笑一下说道:“其实也没什么,我们赵家裕穷,本来就苦,那些知青来了以后,日子就更苦了。”

    “呃!”方圆愣了一下,说道:“老支书,那些知青不是都带着口粮吗?为什么会更苦了?”

    要知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,上面都是分配口粮的,也就是说,这些知青吃的粮食是上面拨下来的,和村里没有关系。

    当然,等这些知青做出一定成绩,也就是说可以养活自己以后,上面才会停止拨粮。

    但是二姐她们这一批知青,才刚来几个月,也不可能有什么成绩,所以现在吃的还是上面拨下来的粮食。

    “唉!”老支书叹了一口气说道:“你说的没错!上面是拨了口粮,可是那点口粮那够吃的,所以这些知青就出来找吃的,谁家养只鸡,或者养只鸭,都被他们给偷吃了。”

    “呃!有这样的事!”方圆一头黑线。

    怪不得大叔是那种态度,如果是自己,估计比大叔的态度还差,甚至会收拾他们。

    可是上山下乡过来的知青,那都是宝贝啊!谁敢收拾他们,所以大家也只能生气。

    也是,这些知青都是从城里过来的,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罪,虽然说在城里也吃不饱,但总比这里强的多。

    而且在城里,最起码每个月还能吃上一顿肉,如果分开吃的话,还能吃好几顿。

    可是到了这里以后,几个月都见不到荤腥,那么这些人还不变成眼发绿光的狼啊!

    不要说村民养的鸡鸭,估计就算是羊他们也敢吃,当然,这是不可能的,也没有羊,要不然就不会这么穷了。

    老支书也是苦笑一下,他也是没有一点办法啊!不但没有办法,还要从中间调和。

    这些知青,是上面下达的任务,必须要接待好,不但如此,还要让他们安心的生活下来。

    一边是村民,一边是知青,老支书就夹在中间为难了。

    “老支书,不好意思,我带我姐跟村民道个歉,如果这其中有我姐参与的,我一定对村民进行赔偿。”

    “噢!对了,说了半天,你姐叫什么名字啊?”老支书问。

    “我姐叫方淑丽。”

    “方淑丽!”老支书惊讶的看着方圆。

    “怎么啦老支书?”看老支书这种表情,方圆还以为出了什么事,连忙问道。

    “没事没事,原来你是方淑丽的弟弟啊?”

    “嗯!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!是这样的,我们赵家裕来了这么多知青,只有你姐姐,也就是方淑丽没有给村里找麻烦。”

    “呃!”方圆愣了一下,不过还是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方圆倒不怕二姐给村里找麻烦,大不了他进行赔偿或者补偿,只要二姐能平平安安就行。

    “这样吧!你先到我家,然后让我儿媳妇去帮你叫你姐一声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方圆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就这样,方圆跟着老支书来到了他家,老支书和村民一样,也是住在窑洞。

    这窑洞从外面倒是看不出什么,但是进去才发现,这窑洞还挺大,也很宽阔。

    “爷爷。”一名两三岁的小女孩看到老支书进来,连忙跑过来抱着老支书的腿。

    “这是我孙女。”老支书乐呵着对方圆说。

    &amp;lt;div style=&amp;quot;text-align:center;&amp;quot;&amp;gt;

    &amp;lt;script&amp;gt;read_xia();&amp;lt;/script&amp;gt;